Abouthing论坛-about anything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搜索
热搜: 活动 交友 discuz
查看: 398|回复: 0
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
登艾坪山记

[复制链接]

5万

主题

5万

帖子

8万

积分

管理员

Rank: 9Rank: 9Rank: 9

积分
83846
跳转到指定楼层
楼主
发表于 2014-8-16 01:33 |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|倒序浏览 |阅读模式
登艾坪山记
    ——淡心坊主人_刁平
    一大早,从白沙赶到江津,与众文友漫步于津城艾坪山上八月的黄桷故道,金桂树银桂树散发出的沁人心脾的芬芳让人非常惬意,两旁的黄葛树还沉寂在黎明前的宁静里,加上薄雾的笼罩,每根枝条都透出慵懒的气息,似乎不愿意醒来。
    黄桷故道基本上是一条独路,道路是在原有的古道上进行的改扩建,晨运的人不是很多,三三两两的在故道上往来行走,除了脚步声之外,道路上没有其他的声音。也许因为有了我们一群墨客骚人的到来,故道上有了对景色对人生的感慨,于是,有了种种不同的声音,黄葛树似乎被我们惊醒过来了,微风拂过,枝条舒展开来,显得很有精神,有的甚至调皮地拦住游人的去路。
    一路缓行,一路闲谈,不觉间到了一个比较开阔的地方,这里建有两个亭子,一名黄桷亭,一名怀故亭,两个亭子由一条长廊联结。据一名文友称,黄桷故道应当称为黄葛故道。由于黄葛树好栽易活,湖广填四川时入川的先辈们将黄葛树一路栽种,以此作为路标,让后来者不至于迷失方向。经过数百年之后,那一路的黄葛树长得枝繁叶茂,有些十数人也无法合围,它们成了历史的载体,见证和记录了当时先辈们的艰辛和智慧。黄桷亭和怀故亭,就是借此缅怀先祖们当年入川时的惨烈事迹的。我对历史没多大的考证,也不想去翻启那些久远的尘封,只是觉得从此处往下一看,天气晴好时也许是可以俯瞰江津城全貌的,由于有雾,可视度不太好,算是一憾。
    再往前行,路边不时有些名言警句之类的东西,由于大多出自电脑之手,字体也就不外乎楷隶魏行之类,没有名家题记也没有落款,所以没有什么人文特色。当地的游人大多不关心这些,只有我们这里的几个文人对此不时发声,希望能将黄桷故道的历史和精神用当地人的文笔展现出来,凸现经典和特色,不能让外来游客和后人觉得我们对历史不负责任。
    也许,对黄桷故道是应当有篇文章来记载,刻碑立传,让世人知道黄桷故道的来历,同时也应当利用黄桷故道这个载体打造更多的当地人文,让世人知道江津,了解江津。
    薄雾逐渐散去,太阳露出头来,虽然已是秋季,太阳的余威却不减夏天。早已是一身臭汗的我更觉无力行走,幸而一路上密植的黄葛树奉献出了无限的荫凉,加上我也不愿拖队伍的后腿,于是努力地去感受四周的风景,努力让自己轻松起来,前进。
    前进,这两个说得容易,做起来可不是那么轻松,我不由得想起文友们谈起的入川时的先辈们,当时,他们的交通极不发达,有的地方甚至根本就没有路,从那么遥远的地方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扎根繁衍,当时的艰辛,是何等的惨烈,如果换作是今天的我,恐怕没走到半路就完蛋了,不想翻启的尘封,不由得一时涌上心头。黄葛树记载的沧桑,逗留在昨日的路上,总是不愿散去,是否,这条故道上被遗忘了的方向,再也找不回曾经所有的真相,路再长,怎么也走不出心中的那份苍凉。
    人生的路上,风景迭换,所有的人和事,有如烟飘散的,也有留下印记的,但最终逃不过灰飞烟灭的归宿。文人墨客们苦心孤诣地上下求索 ,只是为了让自己的记忆历尽沧海,让所有的历史沉淀再度桑田,让一个地方的发展史有真实的延续,激励地方飞速发展。不过,就算是这条故道的所有故事重新被我们拾起,但前尘往事,无论当年多么的悲壮,都已成为一场曾经的过往。
    或者,故道最本质的意义,只是要后人们在记忆里还有一点点对祖先们光辉事迹的感动。但是,现在登艾坪山的人们,又有多少人真的是为了缅怀先辈而来的呢?世人们把流年轻挽,放下无法承载的历史的厚重,让休闲把心灵漂白,让锻炼使身体强健,在黄桷故道上散播并留下最平静而又怡然的笑容,也许,这将又是另一种黄葛精神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Abouthing论坛  

GMT+8, 2024-6-14 22:55 , Processed in 0.086500 second(s), 25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1 Licensed

© 2001-2013 Comsenz Inc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